「啊,他又在玩手機了。」「他是在挖鼻孔嗎?」,台上老師還是滔滔不絕的講述著課本的內容,我勉強集中精神聽著,卻又馬上被教室中每個人的行為給吸引住了。
我有個習慣,不知該算好還是壞──我會在沒事可做的時候,觀察四周的人。這習慣我也不知從何時開始,總之我就是會不由自主的觀察別人,在火車上時觀察裝睡的人、在走路時觀察路人、在教室時觀察同學、環境或是些其他枝微末節的東西,印在我的心裡。
我把這種行為叫做「窺探」。
我當然不可能只是單純的窺探別人而已,窺探他人的同時,我也給他的行為、外表都打上了評語。「哇!他怎麼每節課都在玩手機啊!」「噁,挖完還吃掉。」,諸如此類的評語每天都會出現,每天每天。
當我遇到腦海影片的主角時,我就會想起他所做過的事。對我來說,對一個人印象的最大依據,不是他平常對人的言行舉止,而是我腦子裡的評語。那些評語跟人印象的連結,是那麼密不可分。
看到有趣的事件時,我會一直看著那執行者,直到他轉過頭來,才急急把頭轉正。有時若眼神連結到了,索性也就不移開了,似乎透過眸子,我能窺探更多東西。看著他心虛的轉回頭去,「哈!」。
我時常窺探別人,更明白被窺探的可怕。想想我自己窺探後所給予的極其主觀的評語,我知道自己是不會習慣、喜歡被窺探的感覺的,我總是希望自己扮演窺探別人的角色。
我不喜歡在眾人面前表現,尤其是不太熟的人面前。那一對對的瞳仁似乎在對我訴說:「你現在做的事,我都看在眼裡喔,我都記在心裡喔,我在窺探著你喔!」,我無法聆聽他們給我的評語,這令我惱怒。
我喜歡窺探別人,我不喜歡別人窺探我。
我不太喜歡照鏡子,我不喜歡被窺探。
「你,在窺探我嗎?」
---------------------
寫的好爛。
我這次說的經常上課亂看倒是真的。
看來我比較適合唬爛呢,嗯。
對了,最後那句我是對鏡中的自己說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